尽管如此,任正非仍感觉到品牌建设刻不容缓的压力。在他看来,华为要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欧美强手几十年走过的路,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
为了赶时间,华为也曾设想像中国某些家电企业一样,与外资合作,借助外资企业的品牌和营销渠道,实现品牌的快速拉升。但是即使是任正非自称是“拉宾的学生”,传递“和为贵”的信息也没用,先后有数家西方大牌企业拒绝了华为的借力尝试。其中有的是因双方还不是同一重量级水平而瞧不上华为的橄榄枝,有的则是明显感觉到了华为崛起的威胁,不愿帮对手磨刀。“华为产品在全球市场以自有品牌为主,但是这背后也有一些是情非得已的。”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为前高层人士说。
可贵的是,华为并没有气馁。相比西方企业,华为人感动客户的功夫无疑高出一筹。这不仅表现在华为在公司里为阿拉伯客户特设“伊斯兰祈祷室”,还表现在与客户同时参展时先帮客户布展。在阿尔及利亚遭遇地震竞争对手纷纷撤离时,华为人坚持留下来“与阿尔及利亚人民同在”。包括如今对华为国际化业绩贡献最大的俄罗斯市场,如果没有当年连续3年的坚守、忍耐和辛勤培育,俄罗斯电信市场的蛋糕也不会轻易送给华为。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未想,这些几乎每个公司都寻常张挂的口号,在华为人的日常行为里,时时刻刻都在闪现着动人心弦的光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也许恰恰是中国企业最该用好的市场营销武器。因为相对于西方企业公事公办的风格,中国人对人情人脉的关注,可谓优势明显。“华为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它对客户的研究和关怀可谓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式的,它的成功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功夫’。”著名品牌建设专家李光斗对华为的成功赞誉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