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因SARS和思科诉讼而起、看似内外交困的2003年,华为在营销方面的业绩仍是令人鼓舞的,而隐藏在营销业绩背后的营销能量无疑也令人信服。在欧洲和北美的大公司收缩规模之时,华为却将触角伸向了70个国家,并且成功地从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强敌手里,“撬走”了阿联酋电信运营商Etisalat的网络升级合同。在这一价值1600万美元的合同一期工程完工后,阿联酋将成为第一个开通3G网络服务的阿拉伯国家。这也是华为甚至中国厂商全球的第一个WCDMA3G项目。据李杰介绍,目前华为已在50多个国家有了成功销售的业绩,截至9月份,海外收入已突破15亿美元。他颇为自豪地说:“等我们在明年超过30亿美元海外收入时,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再造一个华为!”
“只要有1%的机会,就必须花100%的工夫促其成功。”这句出自任正非早期语录的话至今让华为业务员受用不已。在外界,包括很多从华为出去的人,都为华为的3G项目背负巨大开发成本包袱,但投资回报之路漫长,而为其前景担忧时,华为人没有坐等悲剧发生。除了最初押宝的WCDMA项目取得外围突破外,在TD-CDMA标准方面,2003年8月,华为与西门子成立合资公司,主推该项目。即使是华为忌谈的“心病”─小灵通项目,华为的技术人员也在积极补课。据华为展厅的工作人员介绍,“CDMA450”的面世,比现有小灵通在技术上要先进成百倍,而且很快就拿下了葡萄牙等市场。
“活着就会有痛苦。如果不想自己太多痛苦,就得想办法让竞争对手捡起自己丢弃的痛苦。竞争本来就是抑制与反抑制的关系。”傅军如此阐释华为的“活命哲学”。而李杰则以阿联酋项目为例,说明从GSM到WCDMA,技术上是迈出了一大步,但对运营商来说,完全进行割裂式选择未免损失过大。华为的业务人员敏锐地察觉到了运营商的这种疑虑,他们立即与研发部门取得联系,开发出换机不换卡的“无缝技术”。他说:“这种来自对客户意图把握下的技术创新,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不算营销创新的作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