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开个好头,但却有一个好的收关。
在2006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年仅35岁的伊利董事长潘刚出手就充满“杀气”。
伊利此次以比蒙牛多1000万的代价赢得了历来被认为央视最为黄金的时段——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一年的广告播出时间。
而在此之前,在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的争夺战中,伊利也打败了老对手蒙牛,成为中国乳品业惟一的奥运赞助商。
年底的两次落子,潘刚不仅挽回了前任郑俊怀被抓的恶劣影响,而且也给此前借神舟五号及“超级女声”比赛而大大风光的老对手蒙牛两记重拳。
同为草原的儿子,伊利和蒙牛同时来自中国乳业的最大基地内蒙古大草原,甚至蒙牛的老总牛根生也来自伊利,奇怪的是,这对同城冤家厮杀多年,却不仅没有在厮杀中削弱彼此,反而因为厮杀而日益壮大。
伊利2005年前三季度共完成销售额90亿元,这令潘刚对成为中国乳业首个百亿大鳄信心十足。而牛根生,在2005年末也因蒙牛的快速壮大而被评选为当年“十位具人气企业家”之一,蒙牛实现了5年增长200倍,6年销售200亿,实现投资收益5000%。
商场虽如战场,但是非杀死敌人不可吗?想做中国乳业的“可口可乐”的潘刚身旁,还会有一位“百事可乐”般的朋友或敌人。
化敌为友?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乳业市场的广阔就如同草原的长生天,谁也不能一手遮住。而眷顾草原人的长生天不仅仅把机会给了伊利,也给了另一个牧民的儿子——蒙牛的牛根生。
养牛出身的牛根生,因与前任总裁郑俊怀发生矛盾,负气出走,40岁创立蒙牛。同时带走了伊利的一大部分人马,虽然当时潘刚也受到了蒙牛的邀请,但是在郑俊怀的全力挽留下,潘刚留在了伊利。
郑俊怀与牛根生的搏杀,自蒙牛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然而当时处于劣势的牛根生还别出心裁地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也非常“乖巧”地写着“做内蒙古第二品牌”。此时的牛根生如同当年的刘备,虽然“青梅煮酒论英雄”,但是丝毫不敢表示出豪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