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京面临新考验

   2023-06-15 互联网3300


  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斗志,只要生命不息,就不能放弃。王文京坦言:“做人大代表是我的职责,而做软件却是我一生都不能和不愿放弃的事业和梦想。”

  在用友大厦的大厅内,摆放着一个用友软件园的沙盘,这就是王文京准备打造的世界级软件企业的基地。对于做事计划性极强的王文京来说,他新的梦想就是在2010年,让用友公司进入世界软件50强。

  1988年,24岁的王文京做出了有生以来最重要的选择:辞去公职,下海经商。怀揣借来的5万元钱,和朋友在中关村租了间9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了他创办一个企业的梦想。5万元,这在当时的年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1998年的中国出现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政府严格限制银行贷款和大幅提高利率,那个时期的“万元户”已算得上是富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当时在王文京的老家盖8间大瓦房一共只需花费4000元。

  对于当初的选择,已步入中年的王文京依然兴致盎然,“当时触发我弃政从商的原因有三:一是做完会计电算化工作,感觉到财务软件很有前景,往实业方面去创办发展一个企业是我的梦想。财务软件当时的应用情况是各单位自己做,自己用,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这表明各单位对财务软件有普遍的需求;二是在机关待了五年,觉得一辈子在机关呆着不是我最终的想法;三是1988年北京高科技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鼓励专业人员到中关村创办科技企业,无疑给我创造一个很好的时机。”

  “我们公司创业时走的路,如果按照今天大家热衷的说法,就是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只是当时我们没有怎么总结而已。”十八年之后,王文京终于给自己当初的创业路子一个说法。

  “1989年,北京光华木材厂在我们的展览会上买下一套用友财务软件,这一平常之举对于我们来讲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用友的第一个商品化用户。”此前,用友也有一些财务软件服务方面的业务收入,而光华木材厂这第一个商品化软件用户,让王文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光华木材厂是一个做财会电算化比较早的企业,但一直不太成功。一方面有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另一方面受人才流动的影响:经常是走了一个做电算化的人,就得重新开始做,以前的工作都前功尽弃。选择标准化的软件产品要比企业自己做定制的软件所花的代价要小得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