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一个管理教授的实验

   2023-03-08 互联网4650


中国式管理

    陈认为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不应该有中国式的管理还是西方式的管理,对企业而言管理模式必须是全球化的,必须从各种好的管理中找出自己的企业模式,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美国的、日本的。但在理论层面上,研究者却必须区分中国的和其他国家的,找到在中国背景下怎么样思考管理问题,必须找出中国式的企业管理理论。

    她说,“必须有本土的研究,才能借鉴别人的东西。”她举例说,1986年-1993年间,日本企业非常成功,美国人的反应就是去研究日本企业。陈谈到,三本当时美国人写的研究日本的书《菊与刀》、《日本为什么会成功》、《Z理论》对她影响非常大。但我们现在对于美国企业为什么成功并没有像当初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那样琢磨,而是直接拿过来就用。陈说,我们必须“用中国人的眼睛来看世界,从理论研究讲,我们研究者有责任找到中国模式”。

    陈有过多年出任公司顾问经历,包括家电业的科龙、康佳、美的、TCL,她对纺织企业也非常了解,她感慨说,中国企业是靠人拼出来,大家付了很大代价才有这样的结果。因此,她做研究倾向于从正向去研究。“挑问题、挑毛病很容易,因为遍地都是,但没有帮助。从正向看企业,不管我说得对不对,我至少可以把我认为应该做的东西告诉大家,你可以根据你的情况来判断。”她说。

    陈每次给MBA讲完最后一节课,她都说这样两句话:第一,你来听老师讲课,只能听到一半,还有一半靠实践。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是有条件限定的。第二,学来的知识和概念,不要拿去挑企业的毛病,而是去给企业解决问题。

    她的理论中有好几个问题都是在书中写得非常复杂、难懂的,而面对面则讲得很简单、很透彻,我对此提出了疑问,她说:“讲到这个程度,也是因为我真的管了一个企业,然后理解了,写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完全管这个企业,所以就写到这个程度。必须做到这个水平,然后才能理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