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过5年半的陈宏刚,始终对学校、对学生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他在国内多所重点高校创办了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其实,我并不只是想用微软的技术影响他们,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理念,包括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中国学生都非常聪明,但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做事之前先做人”——这是陈宏刚反复告诫学生们的一句话。
在某大学访问时,陈宏刚发现担任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主席的同学显然把自己当成了领导,其他同学都在搬桌子,他自己却袖手旁观。陈宏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俱乐部的主席不是领导,你做了这个主席,意味着你要为大家服务。”
陈宏刚对很多高校学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叫付新华的女生甚至写下了十几万字,记录了自己从George(陈宏刚的英文名字),从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受到的启示和影响。后来听说George要去重庆创业,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有不少骨干成为他坚定的追随者。他们有的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有的来自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并不喜欢重庆,但他们认同George的观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学会适应和牺牲,抱怨无济于事,不如试着去接受它,喜欢它。
放飞梦想
2003年7月,陈宏刚终于决定离开微软。
当初回国就是想在中国创办一个世界一流的研究院,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他觉得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另一个梦想了——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的一流的软件企业。
离开微软意味着放弃令人羡慕的收入和生活。陈宏刚也不是没有犹豫过,毕竟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放弃微软的高薪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是不是太不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