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温州人与欧洲人纠纷背后的文化冲突

   2023-10-05 互联网1930


  自我封闭的群体

  温州人的商业经营方式不被欧洲人所理解是必然的,因为这完全是一种中国本土文化所孕育的,而且在欧洲的温州人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群体,他们与欧洲人彼此有着一层厚厚的隔阂。

  一般来说,中国商人在欧洲的发展史大都是沿着一条餐厅——杂货店——倒买倒卖贸易的发展轨迹。出于成本、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他们的雇员很多都是非法移民或难民,他们的工资水平往往只有雇用本土居民所付工资的一半,甚至更低。

  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意识到必须依靠建立这个圈子内默认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来维持彼此的共同生存。而这些来源于中国社会文化内部的道德约束和潜规则往往超越了所处社会的法律准则,以一种内在文化的合法性,一种习惯法代替所处社会的法律合法性,比如义气、道义等约束对方。这自然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帮派意识和团伙作风。

  据温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一力介绍,在欧洲温州人聚居的地方,他们讲究的是在这个“群”中的规则,生活完全是按照国内温州人的生存方式生活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天只要在温州发生的事情,在欧洲的温州人完全知道——他们的通信手段就是手机,每次吃饭的时候可以讲上半个小时。“他们没有倾诉的对象,只有给国内的朋友打电话!”

  温州移民在异域始终处于一种“少数族群”,他们无法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也不愿意主动进入,即使在做生意的时候,也是派其中一两个能够与当地人沟通的人负责商谈各种订单等,其他人只在温州人的圈子里面生活。

  据张一力介绍,温州人在国外的这个圈子往往由一两个语言比较好的人专门做沟通,负责和外面联系包括谈论价格,订协议,发货渠道等,谈下来以后拿给温州人来做,老板、工人到机器所有的都是温州人圈子的,相当于把温州人搬运了一批放到了欧洲。生活在这个圈子,他们根本不用出去和别人打交道。国内温州人玩“双抠”,他们也玩,老板和工人白天做工,晚上就在工厂里打麻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