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向《经济》表示:当前温州许多民营企业正面临着成长性障碍。为了突破成长性瓶颈,温州一些民营企业纷纷通过扩大商品出口、加强国际合作、中外合资经营和直接对外投资等途径,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是在这一国际化过程中,他们既遭遇了激烈的利益冲突,也面临着难以避免的文化碰撞。
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忧虑的是:我们的传统与现代化已经经过一轮的阵痛,但是现在新的一轮已经来临,就是区域化和全球化,能不能在全球化中求得生存,能不能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找饭吃,别人能不能给饭吃,能不能和谐相处,构成我们最大的困惑。
文化的冲突
在温州采访期间,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告诉记者,西班牙的大火是无法避免的,不是西班牙肯定还会有其他地方。
“以前欧洲鞋厂都宁愿到温州来下单生产。等我们到了西欧,他们所面临的危机感更加大,我们感觉到这个大火迟早是要烧的。”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峰认为,价廉的鞋子销售迫使很多欧洲的鞋厂开始倒闭。据《经济》了解,2002年西班牙有12家制鞋厂破产,2003年有14家破产,2004年上半年已经有26家厂家破产,企业的员工开始大规模下岗。
但是这决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冲突,因为西班牙面对的商业竞争不仅仅是来自中国,这样的极端事件背后更多的是文化的冲突。
温州人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早的先行者,在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罗网下能够杀出一片新天地,靠的是灵活变通,不守规则,打擦边球,冒险胆大的秉性,这些东西已经深深植入温州人的灵魂,成为温州甚至是中国的一种社会文化。
在这样文化下孕育的温州人行为方式与欧洲人迥异,欧洲人习惯于依据规则,而温州人在经济行为中碰到事情,想到的首先是人事在人为,没有什么框框。
也正是这点,温州人在欧洲市场纵横天下,一些欧洲企业难以招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