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霸力集团总裁王跃进说,“我们温州人的拷贝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学习你的管理模式,包括最新的流行款式。他们对这样的方法是根本吃不消,我们一个工厂进入他的市场,他要五个工厂倒闭。”
王跃进将温州人在鞋业进军海外概括为一种“拷贝”开始的时候是学习参观,买他的技术、设备,设备要教我怎么用,材料要教我怎么用,买软件要教我怎么设计。然后我还会考察与制鞋相关的机械化工行业,用一些“内应”,让他们把这些当地鞋子最好的皮革给我,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研究他们,把产品做好后销售到他的市场。
“温州人企业家都很精明的,上个月在国外是两个货柜,下个月就可能增加了,而且都是不声不响的在那里做,以至把老外的摊位买过来或者租过来。”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荣说,“只要从他的市场挤进去就有个价格差,我们本身在生产的时候已经赚取了,到了那边更能赚钱。”
长期与进出口贸易公司打交道的温州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周小平说,“他们进去用的牌子也是没有名气的牌子,随时可以更换,今天用一个牌子,明天再用一个牌子,如果档次高一点的,销售渠道比较正规一点的,你想出去就比较难,当地的税务局就要来查你,他们货进去以后基本转到地摊货或者转到其他国家。”
但《经济》记者在与一些欧洲人交谈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欧洲人对中国人做生意最常见印象竟然是非法,好像是被黑手党一样的组织所操纵的。
德国移民问题研究专家阿皮兹教授认为,这种看法部分是由媒体的报道所致,部分确实是人们的直观感受。例如在对西班牙焚鞋事件的报道,大部分欧洲媒体都对温州伪造高档商品的不良名气予以了强调。此外,它们也对中国商人不尊重商品的专利价值,唯利是图予以了大量的描述。同时,在欧洲的华人企业家族式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也让欧洲人在直观上感到难以理解和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