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忆先生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那就是我们古代成熟而完美的行政管理如何嫁接到现代企业之中。但我们坚信,发掘中国古代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是要背离世界管理发展的趋势去重新从零开始一个新的创造,而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东西方经济、文化融合的时点上,我们应该以更大的包容性和创造力去开拓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的管理理论,而不是在非此即彼的取舍和被动机械的摇摆中无所适从。
革谁的命
我认为从文化背景来看,我们的儒家文化背景、小农经济操作模式,已经决定了我们的性格,包括我本人,是不适合搞全球大企业的。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
有一点我们必须正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产业革命开始,人口逐渐从农村集中到了城市,现在的农业人口均在10%以下。这样的转移,让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成了规模生产下的产业工人。农民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只要把地种好了,税和地租交了(中国现阶段的农民除外),其余的都是自己的,和外界的交换比较少。因此农民的性格必定是以自我为中心,少有合作精神,没有规则意识。而产业工人,成为了生产线的“奴隶”,一定要遵守生产的规则,才能做好工作,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有更大的产出,于是必定是以别人为中心,重视交流与合作。我们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员工缺少合作精神,没有规则意识,不服从管理,就变得很正常。应采用什么样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有没有可能内生出相应的企业文化来配合未来的企业?
面向未来,中国公司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宏观经济的持续成长,政策及资源获取的相对便利,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和内需市场的广袤,至少还可以让我们有若干年的斡旋和腾挪空间。可是我们的劣势也是明显的,粗放式的扩张模式与摇摆不定的成长理念,核心技术能力的空心,战略远见与职业企业家的或缺,对环境的无度破坏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报复,社会公众道德氛围的淡薄,商业文化培育的漠视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