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十字路口上的抉择

   2023-03-08 互联网4900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目的是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重工业建设基本承袭了前苏联的模式,游离于经济规律之外,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严重;8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管理思潮才开始竞相涌入中国。今天,中国的企业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期,知识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对于诸多的企业来讲,学习现代管理是当务之急。

  中国式的管理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和现代西方的管理方法正成为汇织在一起的两大源流。20世纪80年代,现代的西方管理也开始吸收中国古代管理的精华,比方说,《孙子兵法》、《道德经》和《易经》,以及开发儒、释、道精神用于现代冲突管理;有人对西方管理方法的“破碎”局面感到不满,进而提倡效仿中国古代的自然整体观等等。

  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在管理上应讲求“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他分析说,至于中国古代管理智慧,其基本模式的借鉴价值不很大,由于古代智慧的抽象特点,在整合和统一管理团队的实际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作为少数领导人的一种知识养分可以,而作为管理蓝本的可能性很小。古代管理智慧中多管理之术,其中不少对于启发我们的管理实践和创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甚少阐明具体实施条件,更像逻辑推演,不似管理工具。

  旗星智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民也有同感,在他看来,从学问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管理思想由来已久,如古代的孙子兵法、易经、等等,而管理学是一门西方新兴起来的学科,两者不能够混为一谈。但就中国管理思想来看,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好的点较少,对研究思想有很大的帮助,而植入到管理学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忆对中国古代管理智慧情有独钟,他认为,很多人认为管理学是从西方引入的,是始于西方,始于产业革命的,这种说法事实上否定了管理学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大家都知道却视而不见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每一个朝代几乎都能够存在几百年,有的是800年,有的是400年。在信息传播技术那么落后的一个年代,能够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而且连续加起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样一个奇迹在管理学上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