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家电公司未来战略八大关键词

   2023-10-05 互联网2090


  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的考虑无外乎两点:一是,自身在中国的生产成本高,二是投资并购等措施的风险程度高。采取设立采购中心的策略则有效的规避了这种风险,同时有效的改善了其成本结构,提高了价格的竞争优势。

  惠而浦才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年采购量达到3亿美元。而一直在中国家电市场上“沉默寡言”,鲜有作为的GE实际上把家用电器成品与零部件的采购作为其中国战略的主线,GE家电集团采购的1/3在中国完成,GE在全球每年销售近600万台微波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国采购的。松下、日立、夏普、三菱等日本公司也在中国大批量采购彩电、冰箱、IT产品和部分电子、电机等其所需的重要零部件。今年7月,伊莱克斯在上海举行跨国采购洽谈会,公布了其最新的全球采购策略,该公司在华采购金额将达12亿美元,全球独立的采购中心也将设在上海。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的采购将进一步增强:一部分没有设立采购中心的将设立采购中心,另一部分已经设立采购中心的将加速其采购规模和效率。当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的家电业务形成规模后,国内家电企业在国际制造业的分工中所扮演的“生产基地”的角色将会愈加明显,也必将对中国家电业的竞争进程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生产体系全球化

  完全本土化、中国化是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看重的一点就是可以快速切入中国市场,利用国内企业的成熟的销售网络与销售渠道,减少在投资建立生产机器与生产厂房的周期。然而这样一种战略则陷入了另一个误区。由于工人的操作、技术的开发、生产的设备、零部件的采购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这些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生产体系并没有纳入其全球统一的生产体系之中,其在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质量、性能、外观等方面跟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甚至有部分跨国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零部件采购、原材料的采购上质量并不符合其全球统一的质量与生产标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