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家电公司未来战略八大关键词

   2023-10-05 互联网2090


  融资

  跨国公司经过前期初步市场运作、本土化策略之后,试图进入资本市场更是它们多年来一直期盼的目标。通过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运作将使跨国家电公司获得新的增长动力,也是在未来中国市场进一步本土化的最重要的一步。

  一直以来,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银行贷款、企业包装上市等金融领域都受到较大的制约。伴随着中国后WTO时代的进程、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家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未来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根据与内资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原则和相关的商业原则,可以从国内外银行获得贷款、上市进行融资,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跨国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而目前情况下,更多跨国公司看重于上市的“壳”资源。2002年11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近期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出台的新的政策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扫平了政策上的障碍,把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取发展的瓶颈——资本市场的低成本融资扩张予以突破。

  日前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8,500万股A股的发行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准予近期上市的消息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一大利好。荣事达三洋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为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日本三洋直接或间接共计控制49.16%的股份。来自于市场层面上的消息,一旦相关政策全面开禁,将有更多的跨国家电公司参与到或将其在中国的投资参股的公司上市,或将自己的部分在华业务打包上市的运动中来。

  出售

  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的战略也经过了多轮的调整。前期由于对新兴市场的过于追捧与想往,在对中国本土市场状况、竞争状况不甚了解,也没有吃透中国的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情况下,跨国家电公司在中国的部分投资或者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项目产生了失败,跨国家电公司只好通过出售来调整在华的业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