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创造了13个亿的销售纪录和高达63%的市场份额的行业“神话”,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代霸主。
1994年:红桃K的卟啉铁工艺,被国家科委列为该年度火炬计划项目,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
1995年:史玉柱推出12种保健新产品,生产总值超过1亿元。
从1993年到1995年初,中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保健品消费市场火爆异常。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全国保健品生产厂家也从几十家激增至3000多家,产品品种更是多达2.8万种,年产值也由16亿多增至300亿以上,短短两三年间,生产企业增加30倍,年销售额增长了10多倍。下半年,卫生部对212种口服液进行抽查,宣布合格率仅30%,舆论为之哗然,保健品市场滑入低谷。
1999年:常德事件三株胜诉,但已无力回天。4月,太阳神推出“风景减肥胶囊”,试图东山再起。姜伟重出江湖,推出“伟哥开泰胶囊”。7月,健特生物在上海成立,史玉柱推出“脑白金”,年底,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2000年:脑白金销售收入8.01亿元,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前10个月,太太集团的太太口服液和静心口服液的销售额分别高在2.7亿元和1.3亿元。
自1996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后,从1998年开始保健品行业逐渐走出低谷起,保健品行业又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到2000年,生产厂家恢复到30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企业数量和年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二、2003年回顾之一
1、销售额徘徊在200亿左右。
2、从03年的3200多家保健品企业来看,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75%;5000万---1亿的中型企业占37.6%;100万---5000万的企业占7.53%;10万---100万的小型企业占48.15%;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4.97%。
3、成功案例太少:2002年推出的汉林清脂、欧德活脑素、减之、聪尔壮、易缓舒在2003年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