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9年7月,卡莉接替在惠普工作了33年的老人路普莱之后,她就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思维,并立即付诸实施。“我们需要重新唤醒速度感,唤醒我们的紧迫感。”她站在惠普起家的硅谷“车库”前录制了一则电视广告,承诺要让惠普再次走向辉煌。这与艾柯卡接管克莱斯勒后所做的如出一辙。
当年10月,卡莉与董事长路普莱访问北京,全面推动惠普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每个人都承认她比照片上要漂亮得多,一位IT记者记得,“没有一个人向路普莱提问,老头儿的脸一直红红的。”该年12月,路普莱退休后到美国加州一家酒厂做了老板。
不过,卡莉并不喜欢“不吃人即被人所吃”之类的“达尔文法则”,倒更强调多样性和创造力之间的联系。她说,“我们正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复兴时期,观念的支配性至高无上。”在惠普提到达尔文最多的可能是孙振耀,进化论的名言常被他用来形容惠普的变革。
2002年12月20日,孙振耀曾对本刊记者说,“这是我总结所在行业20年的体会,当初那么多的公司只剩下一家IBM,新的竞争对手是在20年内产生的,它们有的消失有的出现,跟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此次惠普将“达尔文法则”引入企业的生存环境,来贯彻“动成长企业战略”,说不定有他的建议。
于是,“什么时候惠普能超越IBM?如果能在我退休前实现这一梦想,那么惠普的崛起,恰恰见证了一个行业变革的历史。”孙振耀5月9日说。但惠普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2001年9月宣布收购康柏后,卡莉就曾踌躇满志地表示,“新公司年销售额870亿美无,基本上能与IBM的900亿美元持平。”
惠普可没瞄着IBM的路子在走。与IBM的纵向商业模式不同,新惠普是开放式的水平模式。从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到咨询,IBM首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惠普则建立了被孙振耀视为第一核心竞争力的“完全开放的环境”。
“领导人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