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除病安康
在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提高,正好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引起了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及,心理素质的缺乏和失调导致身体疾病的起源。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当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唯有生活水平和心理健康双轨道运行,才能达到人们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可是人们往往由于对物质生活上的追求,而失去了心理素质的健康,使得人们虽然享有物质生活的富有,却在心理上严重空虚而导致身体的疾病。在佛法上讲身体是由五阴[?]众因缘组合而成,是众生业力受报的依靠,所以心理的健康无形中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修习“禅法”就是要人们在心理得到永久的安宁,俗话说:“心安则体宜”。我们身体上的种种疾病虽然体现在四大不调[?],但其根源出自众生的内心的心理作用,如果心理素质强则病不可侵,心理素弱则诸病易入。所以禅宗在修禅定时,最主要的就是强调“调心”,禅定的目的就是要调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现象,当你在禅定状态下时,心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心注一境”,无波动式妄念起伏的现象。生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呼吸作用。运用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减慢,甚至于绝对的停止,来调解人们日常生活中劳累不堪的身体各个生理机构系统。在禅宗认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等,都是为了支持神经系统的作用而设的。最终神经系统也只是为了做精神(或心识)活动的依靠(缘)而已。当修禅定者在进入禅定时,心识已几乎停止其活动,其时神经系统已不必忙碌地工作去支持它,这时为了支持神经系统而设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跳动等作用,都得到了全面绝对性的休息,这样就能够通过禅定来回复人们疲惫的身体。使得身体再次回到一种完全健康的状态下。
三、“禅公案”给现实生活的思索
1、风动幡动——自私之心不能见事物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