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

   2023-10-05 互联网2060

  一、“禅”的意义

  禅是佛教的一种重要修持法,在中国禅宗体现的最为完满、最为直接、也最为究竟。“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译为静虑、思惟修、禅定、弃恶。能令心寂静,并思虑诸法善恶之本性,名为静虑;运用思惟的方法驱除人们的妄念和分别心,名为思惟修;运用定的方法来修行,使自己人生境界能够升华,名为禅定;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名为弃恶。

  禅是一种体现自然的生活,是人的精神世界,是宇宙与人生的总体。禅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它是一种直接认识事物本体,超越物我的精神世界。从而把握人类的生命价值和人生真谛,是一种大彻大悟、物我平等的至高境界。禅是以心传心,通过心灵的顿悟方法获得,而并仅限于文字意义上的禅法,禅主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使人们通过生活来体验禅的超越性。禅是智慧的体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哲学观,不是建立在逻辑和分折为基础的哲学上,而是超越思惟、语言、形相的表达。禅也并不是神秘主义,禅也不是虚无主义,禅也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理论,是一种超越宗教性否定人们对事物现象上的认识,通过事物的现象对物质世界本质上的真实认识。通过禅的功能启迪人类封存已久的潜意识智慧,而这种智慧是一种本能的智力,而不是通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所以说禅能正确认人们日常生活的事实,显现在最平凡、最普通、最平定的人的生活里,人们以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对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就会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自性平等物我一体,说有实不可得、说无又有名字相,这就是“禅”的境界。所以说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语言、文字、形相所能表达。禅是一种实际的、平凡的、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其表达方式和方法也各具风格无一类同,这种境界和感觉唯有禅修者本身能以心有所悟,而他人是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正如克勤圆悟禅师所言:“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涉沧海,不知水之阔。”[④]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认为“禅”不需要文字、语言、经教的描述,只要直接地把握生命事实的核心,求得“心”的安住即是“禅”。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在“禅”的面前显得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唯有心的体悟进入“禅”的境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