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如果能以“禅法”及时与以相应的调协,将会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因为人们对衣食住行如此执著追求不舍,所以人们虽然衣食无缺但却在心灵上无比的空虚和不安,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富有,就必须要物质和精神得到平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严重失衡,使人们在今天物质生活富有的情况下,却使人们在心灵上变成了残疾。能够医治人们心灵上的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人们在一整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如果能够忙里抽取一点时间,利用禅修来清除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烦躁,使心能够保持平静的状态,消除人们无为对物质生活的无止境追求,在心灵上就能得到一定的安静和依附。智者大师在《童六止观》中说:“提婆那问佛:何扔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佛言:杀嗔则安乐,杀嗔则无忧,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⑦]“禅”能够使人们对事物进行正确真实的认识,不会因事物的变化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使“心”无论在对物质的得与失都不会有喜乐爱憎取舍之变化。使这颗被名利所诱惑的“心”得到一时的平静,当我们在心安时就会于事处境皆能自由自在,不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或诱惑所左右,所以说如果人们能够进行一些禅修,通过“禅法”使人们真正得到“安心自在”。
2、放下知足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到的都能顺其自然,即学会“放下”。然而由于物质的诱惑和名利的追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为此舍身忘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种种手段,甚至有人不惜代价触犯法律。因为人们物质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也无法达到最满足之时,当你得到达到百万时还想亿万,当你有汽车时还想有别墅,当你是省长时还想做总统,如此无穷无尽永远不会满足。作为人类作社会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应当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克服障碍创造未来,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如果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和愿望,执著于物质和名利上的追求,勿必会损坏他人利益,给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带来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