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是百度的围城吗?百度团队如何突围?
框内的“王者”
这几年,百度的大部分多元化产品一踏出“框”就失败,这已然成为宿命,但在硬币的另一面,互联网的新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百度却从中受益匪浅。外界见到的是,百度对多元化拓展的积极尝试中经受了不少挫败,似乎在证明百度缺乏搜索以外的产品基因,陆续被认为失败的包括电子商务产品“有啊”和“乐酷天”、IM产品“Hi”,同时海外的日本百度发展同样不如人意。
百度内部却不这样认为,百度CFO Jennifer(李昕晢)说:“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尝试,创新从哪儿来?不尝试永远不会失败,去尝试成了当然很好,但失败了也没什么羞愧的。”
推出百度“有啊”时,电子商务行业还没爆发,格局也不像今天这样错落有致。起初百度觉得有机会,但做了“有啊”才知道这个领域的核心是物流、管理和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但这三条都不是一家技术公司的基因,也不是百度所长。
Jennifer说:“尝试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能对尝试的新鲜事物,对产业的演变有认知,另一方面对百度的核心竞争力有更明确的认知。”
多元化失败和百度的布局密切相关。百度采取“721”大搜索战略,将70%的资源投入和搜索直接相关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将20%的资源投入和搜索间接相关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将10%的资源投入其它创新项目研究,电子商务、IM、海外拓展都属于“新业务”。
“多元化从来不是百度的追求,”李昕晢说,“用10%的资源做尝试也许是浪费,但不尝试百度就变成了传统行业,没有什么新东西可琢磨了。”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百度的扩张总是针对新兴产品,对于成熟且能赚“快钱”的领域百度经常说“不”。
2006年的《鲁豫有约》中,李彦宏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透露成功“秘籍”:第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不喜欢,碰到困难就退了;第二,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今天再验证,百度的确从未离开搜索半步。
2005年百度上市后,就有人不断地劝李,“百度有钱了,应该涉足网游,多个更赚钱的业务”他一直回答No.两年内搜狐旗下畅游的在线游戏收入达到上千万美元,并分拆上市,轰动了纳斯达克。拥有用户群再拓展游戏赚钱,这个回报丰厚的盈利模式清晰地呈现时,大公司纷纷把网游定位战略级产品。
有人拿着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找到李彦宏,“从百度社区用户数据看,很多人是游戏玩家,每天花在网游上的时间比搜索和社区都长,既然用户有需求,我们是不是应该尝试网游,让用户在百度平台上满足需求?”
他仔细看完数据,平静地反问:“数据确实证明了需求。但我们做网游的优势又在哪里?”“我们有用户啊,其它网站也谈不上什么优势,只要有用户有需求,就可以运营起来。”对方回答。
李彦宏缓缓地摇了摇头:“刚回国时,我就看到了中国网民对网游的热情高于任何一个国家。但我自己从来不玩网游,很长时间都搞不懂网游。我想对于这种自己都不喜欢、更不擅长的事,即使商业机会摆在那儿,我也肯定做不过真正喜欢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