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6年,亚马逊推出了AWS,标志其正式进入云计算领域。随后,2007年出现了Heroku,2008年Google推出GAE,2009年微软推出Azure.那时的云计算产品主要面向B端,概念不像如今那么火。目前在AWS上,已经有大量的公司在使用其服务,比方说我们非常熟悉的Quora、Dropbox、Instagram,Foursquare、Airbnb、Zynga、Flipboard以及Twitter等,都由AWS驱动。这样不仅能大大降低成本,同时还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就算是Heroku,它本身也是基于亚马逊的云服务衍生出来的云产品。
已有研究报告表明,如果将 AWS 单独拿出来看,它估计有 190 亿美元的价值。事实上,亚马逊的云服务也被喻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这里说的超级计算机是指亚马逊部署的EC2.
先B后C练成生态巨头
亚马逊部署的EC2,即利用其全球性的数据中心网络,为客户提供虚拟主机服务。除了根据用户需求来定制服务外,EC2 的运行成本也非常低。配置 3 万个处理器内核的虚拟超级计算机,1小时的运行成本只要 1279 美元。自2006 年8月第一次推出 EC2 服务到如今,亚马逊EC2 的数据中心遍布全球各地。
亚马逊的云服务业务,路线基本是先B端后C端,也就是先和企业合作,然后延伸到普通用户。这有别于其传统的电子商务服务路线——如果我们看看其最近的一些动作,就会发现刚好相反,是先C端后B端。亚马逊一开始上线就接受个体用户的购书订单,但是诸如面向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交易平台Amazon Supply,甚至也就是2012年的事,后者正是一个完全的B2B业务。
从电子商务介入到了云计算领域,对亚马逊而言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却注定会成为亚马逊的大未来:
首先,电子商务是一个庞大数据处理过程,可以说从最初开始,亚马逊就是一个由数据驱动的公司,物流体系更是需要数据的支持。从供应商管理、分发体系、网站商品的交易,以及最后的物流配送都需要网络的强大处理。在这些方面,沃尔玛其实都有业务,但是由于它完全基于实体店的交易,走的是自己的数据处理中心,没有演变到线上,自然也就很难在它的身上出现云计算服务了。
其次,从分类来看,亚马逊涉足的书籍、音乐、电影在电子化后必然存在于云端,特别是存储的需求。
第三,亚马逊收购的大量公司需要更有效的管理,比方说收购的IMDb、Zappos以及Pets.com等都是独立运营,并未在Amazon.com的网站系统内运营,个人认为,这催生了Amazon对云计算服务的需求。
随着Kindle、Kindle Fire、Amazon App Store等相继推出,亚马逊俨然不再是某个领域的公司,而是一个生态巨头。它甚至也不再谈电子商务、软硬件一体化的设备、云计算,而是全面转向服务,并且,一切服务的支撑显然都基于云端。这和贝佐斯鲜为人知、但早在2000年就建立的蓝色起源公司,有着多么相似的指向,不同的是,蓝色起源是一家实实在在指向外太空并且展开研究的机构,而亚马逊的“云端”则像个无所不能、提供各项业务服务的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