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如张亚男所言,无论如何这只会是限于巨头之间展开的竞争,因为它涉及到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作为IT基础建设的一部分,这注定只有大公司能够承受如此成本。“在欧美市场上,云计算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开始参与,或者与企业共同投入,小公司很难做这件事。在中国也是如此。”
简单搞懂云计算
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资源集中成共享的资源池,并以动态按需、可度量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终端(如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智能电视等),通过网络获取ICT 资源(包括计算与存储、应用运行平台、软件等)服务。
按照云计算服务提供的资源所在的层次,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以及支持产业组成。IaaS 服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存储和计算服务,主要服务商如亚马逊、Rackspace、Dropbox 等公司。PaaS服务提供的是供用户实施开发的平台环境和能力,包括开发测试、能力调用、部署运行等,提供商包括微软、谷歌等。SaaS 服务提供实时运行软件的在线服务,服务种类、形式丰富,常见的应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CRM)、社交网络、电子邮件、办公软件、OA系统等,服务商有Salesforce、GigaVox、谷歌等。
如果将云计算分为面向机构内部提供服务的私有云,面向公众使用的公共云,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混合云,有研究表明,当企业信息化规模达到1500 台服务器以上规模时,建设私有云的投资效益更好,1500 台以下的中小型用户使用公共云服务则更有助于降低成本。
云计算的4个核心特征:一是宽带网络连接,用户要通过宽带网络接入“云”中并使用服务,“云”内节点之间也通过内部的高速网络相连;二是共享ICT 资源,而非某一用户所专有;三是服务快速、按需、弹性;四是服务可测量,服务提供者按照用户对资源的使用量进行计费。
过去、现在、未来,直上云端
供稿/36氪
一直有人想全盘把脉亚马逊。FaberNovel最近更新了其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这份关于亚马逊的报告为此做了贡献。FaberNovel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这家公司从小打小闹的初创企业,发展成为引领全球的互联网巨头的过程。Google前CEO施密特曾将其喻为现今的“四大巨头”(Google、Apple、Amazon以及Facebook)之一。
回顾亚马逊的成长历程,探视它现在的业务,会发现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如果用事后诸葛的角度来看,或者更有“穿越感”地说,那就是现今吵得很火的“云”。
走向服务走向云端
最根本、最具变革性的创新通常能够推动其他人释放自己的创造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正是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亚马逊物流(FBA)和Kindle出版业务(KDP)的宗旨。通过这些服务,亚马逊正在创造强大的自助服务平台,允许数千人勇敢地试验。FaberNovel报告里的这幅图可能更形象一些:
这里讲的云,除了具体的云服务外,比如亚马逊的AWS、EC2 (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云计算)等,更多地可能是一个服务性概念,也就是基于云端的服务。这个服务几乎承载了亚马逊所有的业务,而且,其具体的云产品也向很多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服务。
从亚马逊最初开始的电子商务业务来看,我们能想到的可能也就是一个电商网站,把更多业务搬到线上来出售,但一系列收购——收购是亚马逊进行扩展采取的主要策略,在1997年致股东信中,贝佐斯就曾强调说,注重长期战略、专注于客户、节俭并通过收购来实现扩张是公司未来的策略——将其业务不断扩展到其它领域。
如果说2004年收购中国的卓越网,以及2009年收购线上鞋子零售商Zappos,都还是在继续扩展传统的电商服务,那么,1998年亚马逊收购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1999年收购Alexa,以及2003年收购在线音乐商店CD Now等案例已经表明,其扩充路线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电子商务了,开始介入服务性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