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环境很好,人才的巨大流动非常正常。像索尼就有很多高级人才成为“猎头”公司追逐的对象。如果单从表面看,企业会因此产生骚动、不安,实际上是公司人才被承认、被认可的表现。对于流失率一类数字的东西不能简单判断,比如最近讲联想要裁员5%,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其实可能就是联想不赢利部门100%的裁员;对其他部门可能没有影响。
每个人开始都是在找一份工作,要养活自己。当看作是一份工作时,流动是合理的、健康的。这个阶段的人会很多。一般从20几岁毕业,一生工作30-40年,换3-5份工作很正常,超过10份会比较奇怪。而把工作当成是职业的人就少一些,看作是事业的会更少。一旦当作事业来看待,就会不计得失。但这些人也许只有5%。
人不是被留下来的,因为留也留不住。企业只能创造环境,希望员工们留下来,不能依靠人为的“伎俩”,留人留不住心,要“两厢情愿”。其实对流失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真正对公司哲学、理念、文化、战略吃透的人少之又少,会产生多大程度的损失?可能要比想象的低得多,企业关键是要找自己需要的人才。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会采取的一些措施,比如末位淘汰,或是某一层面员工的“大进大出”可能仁者见仁,但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企业最初的文化是否接受这些做法,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是为企业所预期的。
企业只有首先把握自己,才能真正寻找到并留住属于自己的员工。
流水不腐但是稳定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部杨伟国
什么是“人员流动”?什么是“人才流失”?很简单。希望走的就是流动,不希望走的就是流失。任何公司都需要流动,但是要尽可能保持稳定。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尽可能保持低流动率。
流动率怎么合理
那么什么样的流动率是合理的?现在是经济爬坡期,流动率会大于经济平稳时期,因为会有更好的机会出现。但是企业人才流失率还是尽可能要低。有人认为应低于15%,我个人的经验也是这样。但是国企可以高一点,因为太死气沉沉了,需要引进差别,引发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