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国人力资本的潜在投资回报率不但远远高于实物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也高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只是中国存在很大的政策扭曲,使得这种潜在回报率无法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考虑对社会产出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个人收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达30%至40%,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估计可以高达20%),也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15%~20%)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必须有适当的比例,正如低成本的劳动力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员配比一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经济生产。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需要平衡,过分强调其中的一方都会损失效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不住效率偏低的现实,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仅看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就可以知道,中国的增长模式亟待改变。而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同时把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
但是经济发展模式不会自动改变,需要正确的方向和政策环境。如何寻求正确的路径?目前,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过热\",但人力资本投资却乏善可陈,那么,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就此问题,《商务周刊》采访了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
詹姆斯·赫克曼笑起来嘴巴仿佛咧到耳根,但仍然能让人感受到严肃的学者风范。8月25日,这位戴着黑边眼镜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来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出席\"2004国际公共经济学年会\".去年12月,同样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他正式提出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偏低\"的观点。之后,他开始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以及中国的人力资本以及教育改革领域。赫克曼指出,中国其实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且可以明确看出正确的调整路径:全面改革中国在人力资本中的投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