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千亿 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十年商业模式

   2023-08-21 互联网2530


  在欧洲,英国是美国最好的伙伴,在上世纪50年更是如此,当时美国公司进英国相当受欢迎。所以万宝盛华进欧洲第一站就是英国,而且就在1956年,与加拿大分公司差不多前后脚。

  在英国站稳脚跟后,第二年,万宝盛华开始诺曼底登陆,进军法国,结果,在法国并没有遇到相象中的抵抗,一切出人意料的成功,至今,万宝盛华海外经营最成功的仍是法国,有些年份,法国分公司能占到公司总收入的60%.

  随后,万宝盛华几乎沿着当年美国打法西斯的道路,几年之内将分公司开遍欧洲。

  阿龙与爱尔默进军欧洲市场速度很快,但操作方式还比较谨慎,基本上都是设分公司,没敢搞特许经营,毕竟这种方式还不成熟,风险太大。

  1960年,万宝盛华将分公司开到日本,紧接着,1962年,进入澳大利亚,1963年进入智利,到1965年,它已经分遍五大洲,成功打入30多个国家。

  为了给公司不断扩张做好后勤工作,1962年,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进中有退(1964-1976)

  在经过十几年的飞奔之后,万宝盛华来到一个新的路头:特许经营也成功了,国际化也很顺利,接下来再怎么领先?

  到1964年,阿龙已经65岁,爱尔默也已经52岁,两人既没有了思路,也少了当年的锐气,而且功成名就之后,注意力有所转移,社会活动与业务爱好的时间大大增加。

  两人不仅开始参与行业协会的创立,推进短工供应业法制的改革,还对教育及慈善活动非常积极,尤其是爱尔默,开始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了艺术收藏与中东和平上,因为他是犹太人。

  万宝盛华在这10年中放慢了脚步,但多少还有亮点,尤其是市场细分的成功。

  1964年,万宝盛华推出青年版(Youthpower),专门面向高中及大学生,为他们假期打工服务。虽然这只是创始人爱尔默为报答母校河畔高中而设立的一个非盈利组织,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创了短工供应业细分市场的先河。[3][4][5][6][7][8][9][10][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