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也是创业型经理人大显身手的一年。根据Zero2ipo清科公司的报告,2005年全年共有233家内地及内地相关企业获得总计10.57亿美元的创业投资,而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40亿美元新基金,创下中国创投史最高纪录。
2005年也是中国概念真正被硅谷关注的一年。据Zero2ipo清科公司副总裁陈强介绍,那些硅谷的主流风险投资商,如红杉资本、Bain、BlueRun等都正式杀入中国市场。一些业内人士也称,在硅谷,风险投资商们每周都会有一个专门讨论中国市场的会议。
“首席偏执官”就是引领“新商业”的佼佼者,在这个激荡的年代,他们打开了一扇“重新想象”的天窗。
拥抱创业精神,抛弃管家理念
这就是硅谷:依偎在圣克鲁兹山(StantaCruz)下的一条长30英里、宽10英里的狭长地带。这里有着高耸的桉树和翠绿的群山,清爽的太平洋微风的吹拂下,却潜伏着地球上最骚动不安的气息。
在哈佛商学院研究员加里·阿梅尔看来,硅谷就是创业精神的精髓所在。这里的信条非常简单:如果不新,就不酷,如果不酷,就不值得做。如果你没有股份,你就完了。如果一份工作你做了2年多,你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如果你从未经理过一次首次公开募股,那你就像一个处女。
创业精神要颠覆的是代表传统的管家理念,事实上,即使在那些新兴的IT公司,管家理念也颇为盛行。管家们只懂得小心擦拭祖母留下来的银器,他们小心维持着从创业家中继承的资产和能力。由于缺乏激情和想象力,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致力压低成本、出售效益差的业务、分拆效益好的业务。这些管家们在2005年也是风起云涌,但是,在“新商业”时代,投资者们并不需要管家,他们寻觅的是创业英雄:那些痴迷于创造新财富的革新家。
这是《Business2.0》上的一段文字:让我们来设想一盘棋局—在经过五六个回合之后,棋盘上的棋子还是一样的,但是每颗棋子的力量却不一样了,兵的力量可能已超过了相,而相的力量又超过了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