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的情况来讲,王兵可能是以下四种人之一:
1.确确实实志大才疏的“平庸之辈”。他以往成功的缘由在于掌握了极大的资源优势和地利优势;事过境迁,在今日与同行平等竞争时,真实水平一览无遗。
2.有一定才华,但是已经养成了骄横跋扈的习惯,不容于整个团队。
3.确实是上任主管的“亲信”,但不是“愚忠”,他是忠诚于“工作”而非“个人”,但是在沟通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导致主管的“不信任”。
4.靠真实才华站稳脚跟,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上任主管的“亲信”,但却常常被人误解;主管听信“谣传”,不听解释,也不给机会证实,业务骨干找不到“效忠”的场所,对主管能力抱怀疑态度,寻求新的发展。
究竟王兵属于哪一种“业务骨干”,这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主管后面该采取哪种应对/挽救措施。一些主管随意给业务骨干下结论,“前任亲信,坚决不能用”!这样一句话损害的不仅是业务骨干,更是主管自己。所以,当主管与业务骨干发生冲突时,我们的主管,应该先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下,事件的根源以及业务骨干的真实心态。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主管怎么办?
最后,我们探讨的是:当主管与业务骨干发生冲突时,主管该怎么办?
第一步:认识自己。“知己”永远是成功的第一步,主管在采取具体措施之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看一看自己的个性如何,胸怀是否很大,能否容忍他人的过错或缺陷。聪明的主管无论其内心想法如何,表面上的度量都很大;他们能够轻松平衡员工内部的利益纠纷,让大多数员工都找到合适的岗位,但又不让他们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一个主管,如果表面上都做不到大的肚量,那么成事的几率会相当小;也就是说,如果案例中的主管林飞,永远是那么一副小心肝,那么后面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延缓了他“死亡”的期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