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管理之“太极博弈”

   2023-05-12 互联网3520
核心提示: 作风尖锐的西方管理理念如何融入中和之道的中国公司?这就如同太极图谱的推演一般,需要在科学的博弈中寻找管理实践的阴阳平衡

 

    作风尖锐的西方管理理念如何融入中和之道的中国公司?这就如同太极图谱的推演一般,需要在科学的博弈中寻找管理实践的阴阳平衡。

  近20年来,中国公司的管理者在不断学习各种规则与新理论,他们尝试接受更多流行的西方管理思潮:必须保持弹性;持续标杆学习以达到最佳表现;积极外包以求更高效率;流程再造以求更高管理水平等等。但是,许多管理者最终会在实践中失望,如同对韦尔奇的中国布道那样失望,管理者发现GE和韦尔奇的神话无法在他们的公司身上实现,难道是这些理论错了吗?难道是中国管理者不善学习?当然不是,西方流行的、出自实践的管理理论大多都是正确的,问题在于管理者如何在自己的公司中运用自如,因为管理首先是一门实践学科。

  举例来说吧:公司必须保持弹性,迅速回应竞争与市场变迁,但是能够保持弹性的公司首先是具备了领先的地位,具有了引领市场和引领顾客的能力;持续标杆学习以达到最佳表现,问题是持续标杆学习必须能够积累公司自身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等等。因此,当管理者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时,必须清楚自己的状态。

  我们可以先放下西方的管理理论,回到自己公司的状态来,对于每一家中国公司来说,仅仅是承认活着恐怕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公司作为组织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我们才可以真正了解公司组织本身,也才能够选择合适于这个公司组织肌体的有效行为方式。

  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到了中国公司中就显得非常尴尬,同时很多中国公司的管理者也不知道,这些理论和工具的运用是否有效,例如一家公司究竟需要怎样管理呢?例如在公司初创阶段,先锋公司该怎样迅速组织管理团队呢?又怎样与员工一起控制和实施各种绩效和目标呢?

  我们可以先看远一点,日本所实践的成功管理模式是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戴明的管理思想是典型的西方理论,但是到了日本,质量管理变成日本的管理精髓,成为日本公司在国际市场角逐的竞争优势。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戴明的质量思想到了日本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的成功恰恰是能够把西方的管理理论与日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质量管理需要的是服从的文化,需要精益求精,需要对于工作的高度负责,需要一种荣誉感,这些恰好是日本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两者的结合造就了日本管理的竞争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