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型领导者
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定律”解释腾讯的成功:有庞大的QQ用户做支撑,腾讯扩张新业务几乎是撒豆成兵,做什么成什么。用王雷雷的话说,“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开花”。
“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多了,像游戏、邮箱、门户。为什么扩张成功的却很少?”马化腾对这种颇有市场的说法有点不屑。上亿QQ用户对产品推广确是优势,但也可能是陷阱。无论游戏还是新闻,如果做的不好就推送出去,等于骚扰用户,留下很恶劣的印象。这把双刃剑起作用的前提是,自己的产品质量要过硬。
腾讯早期曾经做过邮箱。当时觉得简单,没花费什么精力,就两三个人做,“搭起架子就推出去了”。结果注册使用的人很多,但来的快、走的也快,几乎没有用户留下来。另外看到当时做邮箱竞争太激烈,烧钱很多,却没有盈利模式。所以邮箱业务被叫停,“等晚一点、我们的利润能够支撑邮箱存储成本的时候,再来做。”到2005年觉得时机成熟了,腾讯通过收购Foxmail得到了成熟的邮件技术,再次迈入这个市场。
这次教训包含腾讯每一步扩张的两个精华:第一,产品要过硬。第二,讲究进入的时机,做事的方法。
马化腾很忌讳一上来就烧钱圈地的方式。慢慢摸索逐步见效,可以控制好成本;而如果支出太大却在短期见不到成绩,“资本市场上会有压力,内部会不好交代”。长远而言,逻辑也一样。“我们希望是稳,长期健康的成长,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很多东西看起来热闹,做起来很复杂。以网游为例,马化腾说,很多人都想做,但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几万人同时互动,存在无限种可能。比如服务器技术,怎么保证速度,怎么做到顺畅,怎么承载那么多人,需要很多研究、积累。当时马化腾把做研发最强的团队投入进去,就为了打好一个基础。
还要先做容易见到效果的事情。跟大型网游比,棋牌游戏已经多年稳定的运行历史。那就先做棋牌类,胜算更大。做门户,选择频道也先娱乐入手,八卦的社会新闻多一点,先服务于年轻人。等有了经验之后才开始介入科技、财经等频道,为主流的商业读者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