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王石的这个想法最终没有变成万科的想法,更没有变成万科的行动。
“不行贿”的逻辑
王石是在国内企业界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宣称自己“不行贿”的商人。
当前,以“行贿”为主要方式的权钱交易已经成为国内相当一部分行业的“潜规则”:商人通过行贿廉价获得各种重要资源和商业机会,与此同时,政府官员和国有部门的领导人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寻租”,获得非法的巨额资金、财产和高价物品,将手中的公权力转化为私人的利益。事实上,行贿额度的多寡、行贿对象级别的高低、行贿的“成功概率”,已经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企业能占有或者整合到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和速度。
在房地产行业,一个企业公开宣称自己“不行贿”,这个说法让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让王石惊讶的是,当他把自己“不行贿”的商业经历讲给外人听时,有时一多半以上的人竟然不相信王石说的是实话。有一次,王石在北京某高校讲述自己“不行贿”的逻辑时,有人做了一个现场调查“你是否不相信王石在商业活动中‘不行贿’?”台下居然有一多半人举起了手。这个随机调查也大大出乎了王石的意料,让他感叹于社会的高度信任危机。
此前,当深圳市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王炬出事后,深圳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老总被叫去谈话,深圳房地产界一片风声鹤唳,而惟独王石泰然自若。“我做万科20年了,别的大话不敢说,‘不行贿’这句话我敢说,这条底线我是把持住了”,王石说。
在商业活动中“不行贿”,难道仅仅是为了抵制国内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吗?王石的“不行贿”是否有自己的逻辑?这种逻辑是否能自圆其说?与王石交情比较深厚的一位北京房地产商人,在今年初的一次论坛上这样演绎和分析王石的“不行贿”逻辑。
这位房地产商人分析说,从表面上看,行贿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节省了资金,但最后的结果是并不能省多少钱。譬如,用几百万元去行贿,虽然当时省了一两千万、数千万,但是事后遗患无穷。对方的子女去国外读书,他或她向你张口了,你支持还是不支持?再有,对方有了这笔巨款后,其生活欲望就开始异化了,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就冒出来了,如果受贿者是一位男人的话,他可能在家庭之外又有了一个“家”,他的老婆可能也要戴钻戒了,这是额外花的第一波钱。待男的安了新家,女的戴了钻戒,他们在单位就成了出头鸟、众矢之敌,发往各个部门的告状信就出来了,你又得帮他摆平,这是需要额外花的第二波钱。这两波钱再加上起初花出去的钱,其实企业最后也省不了几个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