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石的理解中,所谓“大企业瓶颈”是指,企业连续两三年营业额和利润没有大的增长、没有增长甚至略有萎缩,公司没有完成原先设定的增长目标,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尤其表现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重要业务没有大的突破、种子期业务未见太大起色,企业的多元化业务或者国际化业务受到狙击,成效不大。
“大企业瓶颈”在每一个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国家都存在。不过,处在不同行业中的企业,遇到“大企业瓶颈”时企业的规模不同、企业在行业中所占的份额也有很大分野。
多元化冲动
多元化无疑是突破增长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作为国内专业化的经典样本企业,万科还会多元化吗?
众所周知,王石是一个理想色彩比较浓厚的企业家。他不仅在万科被称为“万科黄埔”的“校长”,在他内心中的确有办一个国内一流建筑大学的梦想。他去美国、欧洲考察时,还特别考察了国外一流的建筑大学,包括这些学校的设计和风格,准备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移植”到自己想办的建筑大学里来。回国后,王石也曾经多次把自己办学的这个想法讲给别人听,“就连学校的大门、教务处的设计,是什么样、用什么颜色,我都想好了”,王石说。
那么,问题就来了——万科要办学,这算不算多元化?如果承认教育是一项产业的话,王石想办建筑大学、万科想进入教育产业,无疑就又是一次多元化。
王石介绍说,办大学这件事情,我至今已经想了5年,现在比较冷静了——不少人都想办,为什么别人没有去做、没有办成?凭什么我就能办成国内最好的?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是需要10年甚至几十年更长的时间来积累,需要有很多必不可少的核心资源去支撑的。
在自己面前的10个诱惑中,有9个可能都是陷阱。王石反思说,如果万科真的办了学,办学这项业务极有可能把万科送到“大企业瓶颈”的路径上去——把万科现有的那些现金拿出来去办学,不仅办学的资金不够充足,还影响了房地产业务的发展。“就连我这个深受多元化之害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想再一次多元化,多元化这个遗患无穷的东西真是太难以抑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