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冒进,还是有备而来
投下100亿元,形成60万辆的乘用车生产规模,既令人兴奋,也令人惊讶,更令人担忧。能不能把产能发挥出来,在当今中国汽车业界,即便是对一再分块合资的“三大”而言,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和任务。再看民营企业,以前确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也不乏因发展过快、膨胀过速,各种素质不能齐头并进,最终导致资不抵债而垮掉的前车之鉴。长城将打算怎样维护自己这架即将飞驰的战车?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尖锐,王凤英显得有些激动:“长城的发展从来都是非常理性、稳健的。这么多年来,长城的发展完全是靠滚动、靠自主发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而且已经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中很有代表性的品牌。无论从哪一点上说,长城的发展都不存在冒进性。长城是有质量、讲效益、讲速度的企业,有发展活力。从管理体制上和目前所达到的规模效益、综合指标看,长城都是一个具有现代企业机制、特征的企业。长城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是在非常理性、在进行市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
王凤英着重强调,长城之所以能端出这样一个大盘子,一是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二是基于自身发展的实力。
她说:“哪个企业对市场的研究都不是很肤浅的,尤其是像长城这样的民营企业,花的是自己的钱,所以花钱会更理性、更务实、更准确。当前,市场是出现了消费降温,但我认为这只是阶段性的,并不代表中国市场需求从此减少,产能已经过剩。中国的汽车需求到底有多大、潜力还有多大,现在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大家都要削尖了脑袋往里钻?一些大集团一方面在说产能过剩、汽车市场放缓,另一方面自己又在悄悄地扩大产能、加紧投资。国外投资集团为何还在大量地向中国投资?如果他们没有迹象放缓脚步,我们中国的企业也没必要自己吓唬自己,何况做的不是同一类市场。
我们判断,从大环境来说,在未来3~5年内,中国汽车业仍是一个非常好的有作为、有潜力的领域,因此,长城要抓住这个时机,尽快壮大自己。我们认为这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