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凤英介绍,以10万辆产能的K系列基地为核心的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作为二期工程的零部件工业园正在建设中,这个项目是与国内多家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开发的。而以乘用车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三期工程上个月也已破土动工,将于2005年底建成,2006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将有三款乘用车产品在这个基地生产,产品开发早在进行中。这里将主要生产MPV车型,同时建立与轿车共用的产品平台。”王凤英进一步解释道。
显然,她是在告诉记者,长城并非纸上谈兵,也不是在制造噱头,实际上是做在前头、说在后头了,计划早已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中了。
巨额资金何处来
上100亿元的汽车投资,实在是一个非常宏伟、撼人心魄的巨型投资计划,在中国,在国家的支持下,以前只有三大集团才抡得起这样的“大锤”。长城汽车是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三大”的先天资源优势,不过,它的股票去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近18亿元,但这个数目与100亿元实在有太大的差距。那么,谁给长城汽车100亿元,给长城汽车撑后腰、输血打气呢?
王凤英说:“在香港上市前,长城自有资金已有十几亿元,香港股票发行募集资金近18亿元。实际上,我们的一期工程———K系列产品项目的10亿元投资,在香港上市前已经以自有资金投入了一部分,募集资金只有部分用于此。而且,长城上市以后,作为一个有着良好业绩的上市公司,也拥有了再融资功能,目前长城再融资计划正在展开。”王凤英显得非常有把握:“长城有非常好的信用资质,在农行、中行、建行等各银行都有很多授信,授信额度已达30亿元以上,而长城过去很少用银行贷款。今后在需要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资金来源。另外,也应该看到,长城100亿元的总投资并非一下子投入的,是要通过4年时间陆续实现的。在这4年时间里,企业还会不断发展和赢利。应该说,长城有良好的业绩和再融资能力,要发展60万辆规模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