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捍卫主业 将戴尔遗忘

   2023-03-08 互联网4760
核心提示:今年5月,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戴尔再次访问中国。与此同时,戴尔宣称其中国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排名位列联想、惠普、IBM三甲之

今年5月,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戴尔再次访问中国。与此同时,戴尔宣称其中国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排名位列联想、惠普、IBM三甲之后。戴尔乘胜追击,计划把消费电子产品也推向中国市场。在这种看似威胁实则“作秀”的阵势下,舆论再次例行公式地把联想搬了出来,并罗列各种数据进行比较,结论又是一直以来不变的:戴尔可怕,联想危险。

  联想与戴尔真是那种最狭路相逢的对手吗?答案是否定的,长期把戴尔作为战略上的对手,联想必然会被引入歧途。

  联想在不长的历史上,既挑战过最顶尖的美国IT阵线(IBM、康柏、惠普等),也抵抗过后来的日本IT阵线(东芝、索尼、松下、NEC等),还征战过如今的韩国IT阵线(LG、三星等)。在这些比联想庞大许多的跨国公司丛林中,联想成长为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上述每一家跨国公司都比戴尔规模大,为什么偏偏一个最后进入中国市场(1998年正式进入)的戴尔,被看成是联想最大最危险的对手?

  单纯地比较两家公司,确实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创立于1984年的PC制造商;都没有核心的PC技术;都在PC产业下滑的情况下被迫走上产品多元化路径,包括服务器、消费电子、数码产品、网络产品等;都在IT业整体抄袭“IBM模式”时转型IT服务,却都没有结果;都是负债不多,现金充足的公司。除此以外,两家公司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形,而这种迥异是基于它们竞争的主战场中国市场的。

  首先,戴尔与联想的经营模式完全不同。戴尔创立之初,面对成熟的美国PC业,必须研究独特的模式才能胜出,因此创造了基于直接销售和无库存定制模式的经营模式。联想创立时面对的是中国初级阶段的PC市场,只需按照传统的制造和销售模式就可快速成长。

  其次,戴尔与联想的发展环境不同。戴尔在中国市场仍把力量放在高端市场的争夺,竞争对手以IBM和惠普为首。联想不仅要在高端市场与跨国公司争夺,还要对付方正及众多二线PC制造商、家电商的竞争,新的低端PC制造商也在不断涌现。这些对手大都和联想采取同样的经营模式,并在同样的市场,面对同样的客户,以同样的手段展开角逐,联想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更为混乱复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