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3年9月,克里斯托夫.高尔文决定交出他在摩托罗拉的权杖之时,这家保持优雅风度的著名跨国公司似乎正对眼前的困境一筹莫展。手机市场份额下滑,芯片业务忍痛剥离,摩托罗拉充满疲惫地走到了十字路口。人们没有放过正于此时引退的这位高尔文家族的继承者,认为是他过于简慢的风格调慢了摩托罗拉进步的时钟。
这会是摩托罗拉历史上最漫长的一个秋天吗?
“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公司,一旦到了业务最差的时候,恰恰是它最优秀的时候。”曾经在摩托罗拉担任战略规划经理,现任北京锡恩顾问公司总经理姜汝祥说,“任何一个公司的文化持续力是通过起伏来实现的,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的。”
摩托罗拉基本的价值观有两个体系,第一是强调大家庭文化,公司对每个员工都很看重,终身雇佣,合同没有期限,以此换取大家对公司的忠诚和自觉遵守;第二,“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地尊重”。摩托罗拉的这种文化和其创始人鲍伯.高尔文息息相关,他认为一个领导者的首要责任不是去做决定或者指挥,而是要去创造和保持一种催化的环境,提供其它人可以学习的“遗产”,并鼓励对其进行再创造。
但是这种充满温情主义的大家庭文化,在向中国移植时,却因为它的变味而引起了摩托罗拉自身的警觉。
本地化与代价
摩托罗拉内部其实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划分,这就像公务员一样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级别和待遇。所有员工被分为三等20多个级别,最低层是G等,从G01到G10;G等上面是E等,分E04到E15,11个级别;外籍员工单独列为X等,也有级别若干。
但如此复杂的层级秩序,并不妨碍摩托罗拉为保持大家庭文化而追求的平均和分享主义。4年多前的摩托罗拉天津工厂里,同一级别的员工,不管你的工作表现如何,不管你的订单业绩怎样,也不管你所在业务单元收益如何,都能享受到统一的福利待遇,没有浮动工资,在年终也能获得同样的涨薪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