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中国化”之后是“MOTO化”

   2023-08-21 互联网2610


  这种“大锅饭”的做法尽管在表面上维护了摩托罗拉刻意营造的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但是,也导致一些优秀员工的流失。同时,由于公司冗员增多,导致产品成本急剧上升,每百万台手机所需人工,摩托罗拉的统计数字要高于它的几家主要对手。

  早期的摩托罗拉在招聘员工时,都会被问到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摩托罗拉会分房子吗?这样的问题在让摩托罗拉亚太区HR总监林财安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分不分房子”对能否吸引到中国本地的优秀人才非常重要。于是,他特意向总部申请了一项在摩托罗拉史无前例的启动资金,在中国推行“EHOP(员工家庭住房计划)”,即公司为员工建造住宅,然后提供贷款卖给员工。

  摩托罗拉希望成为一家受中国政府和社区欢迎的跨国公司,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只有中国本地人才懂的“潜规则”。于是,一批不懂摩托罗拉价值观、但懂中国市场游戏规则的人被招了进来,这批人在摩托罗拉成为了一股相当大的力量,以致在事实上影响到了公司的文化内核。

  摩托罗拉(中国)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对消费者的不尊重,比如产品质量下降;过分地跟政府靠得太近;甚至在培养人才时,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利益交换来做的。“这些做法到底有多少是真正体现了摩托罗拉的价值观呢?恰好相反,很多人和政府官员、大经销商变成了江湖义气的朋友,后来摩托罗拉做整顿,最早做销售的那批人都离开了,说明这样的人不适合跨国公司的发展。”姜汝祥回忆说。

  文化的改造

  “大家庭文化,本质是一种生活文化,不仅是职业的归宿,也是生活的归宿,但这两个混到一起是有问题的。”姜汝祥说,“在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迟早会付出代价,业绩好的时候,这种管理保准会变成腐化和不思进取。但在一般情况下,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摩托罗拉似乎已经养成了这样一个坏习惯:总是在投资者即将看到业务好转的情况下宣布一个坏消息。”《财富》在2001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姜汝祥看来,摩托罗拉这种起伏不定的业绩曲线跟它的文化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又总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摩托罗拉的这种价值观和决胜力却显现出非一般的力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