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UT斯达康已是一家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但掌门人吴鹰却并不认为技术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吴鹰说:“我们的强项是管理!但我们与跨国公司最大的差距也是管理!”
采访吴鹰那天,一个名叫龙静的新员工加盟UT斯达康公司,记者是在公司前台的电脑欢迎屏上得知这一消息的。这种欢迎新员工的方式只是UT斯达康管理中的一个细节,但我想也许就是一个个这样的管理细节,造就了这家2003亚洲“最佳雇主”。尽管,与小灵通的火爆比起来,这亚洲“最佳雇主”的荣誉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将市场“灵通”到技术
2003年,小灵通可算是中国通讯市场的弄潮儿,全年新增用户高达2500万。小灵通的主人UT斯达康公司也因为良好的业绩表现而风光无限。但风光的同时,小灵通技术也受到了质疑:它的火爆完全是因为幸运,根本与技术无关,甚至还是一种落后的技术。
“那些质疑者,我认为他们是没有学好‘三个代表’:先进生产力最大的标志,是降低成本。而小灵通把固定电话本地网的成本降低了60%!如果它是一个落后技术,怎么可能做到呢?”吴鹰反问。
吴鹰认为:技术对企业固然重要,但是绝不是盲目的强调技术。不与市场结合而不实用的技术,是没有支撑的。“我们公司是很典型的技术公司,我们公司高级主管全部是搞技术的,包括我自己也是搞技术出身的。但是我们也研究市场,对市场了解以后,我们能够想到今后的发展,能够比别人想得更周到,这就是新的增加点、发展点”。
“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看准了小灵通的市场需求之后,在选用技术做切入点时,就分析了这项技术的优缺点:优点保留,而其缺点,是原来被定义成一个移动的系统,所以用了移动交换机,成本很贵。而我们用固定电话的网络来做,这样成本很低,适合中国市场,就发展起来了。是市场决定了技术和产品的前途,而越先进的技术,往往越不成熟,它需要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规律。”吴鹰很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