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自主品牌的生死时速

   2023-03-08 互联网4880
核心提示:这一次车展,徐刚不仅带来了吉利所有车型、两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还带来了最为庞大的参展队伍——近140名技术和生产一线的员工

这一次车展,徐刚不仅带来了吉利所有车型、两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还带来了最为庞大的参展队伍——近140名技术和生产一线的员工。

  “不是展示,而是参观”。徐刚说,“对外凝聚、对内培训”。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的专业展览,也是他的人力资源计划的一部分。作为空降到国内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最高执行者,他要吸引最好的人来到吉利,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几年,他必须率领吉利突出重围,在中国汽车的“3+6”格局中站稳脚跟,以使他的老板李书福扛的“红旗”一直打下去。

  未来几年,摆在吉利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末在中国汽车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要末消亡。从2002年5月正式到任,徐刚刚刚执政吉利两年。在第一个两年里,徐刚和他新的管理团队向吉利交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在中国汽车业格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未来几年关系到吉利的生死存亡。

  刚好在徐刚任期内,李书福成功迈出了战略上的三大步:全面完成了战略调整和布局,并成功实现了家族企业的转型,吉利汽车(0175.HK)更在2004年初实现了在港借壳上市。

  这这次调整过程中,吉利汽车形成了宁波、临海、路桥和上海四大基地,吉利经济型轿车、华普中高档车和美人豹都市跑车等三大系列和六大品牌(吉利、美日、豪情、优利欧、华普和美人豹)。经济型轿车总产能达45万辆、中高档车15万辆、跑车赛车5万辆。而作为吉利的历史遗留,李氏兄弟也和平地分手了,李书福则全面掌控着吉利控股集团。在港上市也解决了海外资本运作平台和融资通道。

  经过此次调整和转型,徐刚相信吉利最有理由成为中国的丰田,而他则有希望是丰田历史最知名的总裁之一——奥田广弘。他们或许有理由这样激励自己——50年前的丰田甚至没有达到吉利目前的水平。

  尽管毫不掩饰雄心,但他们并不是不清楚他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于徐刚来说,奥田广弘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峰。1990年代中期的奥田广弘上任时的核心任务是振兴丰田,也正是奥田不仅使丰田统治日本汽车业,更最终超越福特为世界第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