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如果问“谁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我想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回答:“是微软。”实际上IBM在1993年销售的软件比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多。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呢?主要原因是IBM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也从不提及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对IBM来说,软件只是以硬件为基础的供货服务的一部分。鉴于每一台电脑都需要操作系统,需要数据库以及程序转换空间,IBM建造了许多软件资产。但公司从来没有一个软件战略,甚至连一个统一的软件部门都没有。由于我们的软件大部分是为主机准备的,还出现了一个麻烦的新产品,叫OS/2系统。这个系统公司投入了数千万美元。但与微软的Windows系统相比,微软的市场占有率是90%,而IBM的OS/2系统市场占有率只有5%-6%。因此我提出了个替代方案:结束该产品的生产线,只在最近几年保持小规模的生产,为那些仍然在使用OS/2系统的客户提供这方面的支持。
撤消OS/2系统的决策,使整个IBM陷入了情绪沮丧之中,所有相关部门——技术部门、营销部门以及战略部门中的数千名IBM员工,都曾致力于这一场战斗。1994年底,我决定让一个高级经理来统管IBM所有的软件资产,并要求他建设一个杰出的、独立的软件业务。这个人就是约翰·汤普森。那时约翰面临的问题是极其复杂和艰难的,IBM拥有4000种软件产品,但所有这些产品都拥有不同的标识(其中多数都很难记忆或者根本就属于非“记忆”标识),它们由全世界三十多个不同的工厂生产。在随后的两年中,约翰及其同事招募和培训了5000名软件销售专业人员,这些人后来都成了IBM新销售部门的骨干,到2000年他们的队伍已经扩大到10000人。约翰将30个软件实验室缩减为8个,并将60个软件产品标识压缩为6个。他组建了一个管理团队,制定了一个营销计划。接着我们向公司所有的关键性软件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且持续数年的重写运动,目的不仅要使这些软件能够实现网络化,而且还要能在惠普公司、微软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的平台上工作。这是一个造价昂贵的和复杂的工程,我们再一次与“敌人”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