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求精开关厂一分为二。两人各分得资产100万元,其中包括一部分账款。求精开关厂的7年带给南存辉的是第一桶金和创业的经验。
同年九月,南存辉与自己的在美国的妻兄黄李益合资,后者融资15万美元,成立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此后,南存辉又把自己的弟弟南存飞、外甥朱信敏和妹夫吴炳池以及另一位关系稍远的亲戚林黎明揽入正泰公司成为股东,从而完成了正泰公司至为关键的基础构建。此时南存辉个人股份一下子从100%稀释为60%,其他几位家族成员占40%。黄李益所融资金名为投资实为借款。
此时的正泰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对南存辉和正泰公司而言,这次股权稀释的战略意义远大于融资的意义。
由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随后正泰公司的快速扩张就要部分归功于正泰电器对于质量的精益求精了。上世纪90年代初,柳市的电器假冒伪劣成风,遭到全国市场的抵制。国家六部委也派出工作组前往柳市调查整顿。柳市电器行业遭受重大挫折,众多电器公司于此刻栽落马下,存活下来的企业不足20%。正泰公司在这次风波中凭其质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幸免于难,并且在同行遭受严重打击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在此情况下,柳市的许多电器企业和正泰达成合作,由他们给正泰贴牌生产,正泰收取1%的品牌费和少许管理费。对于众多遭受重创的柳市电器生产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和正泰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到1994年初,已有38家。
但是,这种合作的弊端也开始显现。“这种贴牌生产的合作方式是极为松散的,很多加盟企业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由于法人多,难管理,很快就出现‘集而不团’的现象,”廖毅说:“这种合作是以品牌为纽带而非资金,管理也很不到位,一些加盟企业的其他与正泰无关的产品也开始打正泰的品牌,造成品牌管理的混乱。”
针对这些弊端,南存辉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产权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