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扩张道路上的拦路虎
虽然拥有诸多液晶电视的专利技术和液晶面板等竞争优势,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连续几次失去中国市场发展良机的夏普,要想在中国市场再现全球辉煌并不容易。
首先,困难来源于日本夏普自身的重视技术轻营销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家电巨头,松下、东芝、日立、三洋等日本家电凭借产品的耐用、优质、精美等特性在中国市场淘得第一桶金的同时,更在中国市场大肆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松下在电视、报纸等媒体极力推广“Pansaonic”、“National”,东芝推广“Toshiba”广告歌里的镜头至今还有很多人记起,而同样作为日本家电巨头的夏普,面对中国巨大的家电市场只进行技术合作、忽视品牌宣传的策略,使其错失了以最小代价进行品牌推广的良机。
其次,来源于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集体出现的弊端。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快速发展,曾经在中国家电市场取得辉煌成就的日本企业却由于技术输出上保守的态度、对市场需求反映迟缓、产品设计不够灵活、广告投放策略失误等弊端,给最后进入中国市场的三星、LG等韩国企业一个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在这一轮的竞争中,包括夏普在内的所有日本企业出现了集体下滑的势头,日本夏普再一次失去了淘金中国CRT市场、扩张品牌影响力的良机。
连续失去几次发展良机,让从1963年参加广州交易会与中国进行商务往来的夏普,40多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平平淡淡。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但夏普在许多普通消费者的心目中其品牌号召力远不如索尼、松下、日立、东芝等日本家电品牌。尽管1992年夏普在上海成立了制造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白色家电生产销售基地,但是多年打拼之后,夏普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均未能进入行业一线品牌阵营。根据天津当地媒体的报道,2004年3月,因为销售不理想的原因,夏普等十家空调企业曾被天津苏宁集体清场,而《2004-2006年中国城市消费者空调需求状况研究咨询报告》中,更提醒夏普空调,如不重视市场渠道的建设,未来几年内有可能会被淘汰出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