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海尔集团总部。海尔集团洗衣机产品本部开发部部长吕佩师告诉人民日报记者,由他们研发的一种型号洗衣机,受到客户的青睐,今天又接到一笔来自日本的大订单。依靠自主创新,去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1984年创业初期的2.9万多倍,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亿级规模的灾髌放啤?
“海尔20年创牌,突破1000亿元,意味着海尔又站在了与世界级品牌同台竞争的新起点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向人民日报记者娓娓道来。这新起点,张瑞敏概括为:世界级制造的新起点、世界级流通的新起点和培养世界级人员素质的新起点。
人人都做“小老板”———创造空间打“缝隙战”
经过前5年的组织结构再造,海尔业务流程从原来的“金字塔”的纵向流程,变为现在的横向流程,建立了每个员工直面市场的压力传导机制。在此起点上,海尔的目标是把每个员工都营造成创新主体。企业有3万名员工就有3万个SBU(小老板或经理)。
吕佩师就是一个SBU,他的头衔是型号经理。他说:“原来是项目制,拨开发费,领导叫开发什么项目,我就开发什么,至于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卖得怎么样,一概不管。可自从当上了型号经理,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不仅要了解我开发出来的产品怎么样生产得快,还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够卖得多、卖得快、卖得贵,能够为企业多赚钱,因为我的一切收入都与利润挂钩。”吕佩师说,型号经理给了他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在研制产品时,不仅有权力支配海尔自身的所有资源,而且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寻找合适的配套技术和资源。他们开发的变频A8环保双动力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去年比上年销售量增长200%。为日本单身女性开发的洗衣机,在日本50家最大连锁店全面上市销售。
如今在海尔,只要是有能力开发新产品的员工,都可以竞聘型号经理。而一旦成为型号经理,就要对自己产品的“生老病死、传宗接代”负责到底。这种创新机制使海尔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产品,平均每天申请2.5个专利,平均每天有1.5个新产品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