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海集团,不管是郭台铭或者鸿海集团其他一些高级管理人员,都会经常用如下的语言训斥部下人员:没有执行力,怎么会有竞争力?另外,鸿海集团对各项事务的执行几乎到达了一种苛求的地步,例如鸿海集团主要工作人员全部都是每天24小时打开手机,只要有任何一项突发事务需要去处理,不管员工在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把责任人找到为止。一些鸿海的科级主管就挖苦地认为,自己的手机已经成了一种兵器,大家都把它称之为“索命连环CALL”,但是每个管理者都愿意接受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
“学习型组织”是鸿海集团的另一管理特色,管理层内部十分强调学习,尤其是从失败之中进行学习。在鸿海集团富士康昆山科技工业园的一处显要位置,就贴着郭台铭写下的如下一副对联:失败常含经验智慧,堪称难得诤友;成功只有无知胆怯,实乃差劲导师。据说,这也是郭台铭最喜欢的一句话。在鸿海集团,如果内部出现了一个问题,绝对不会轻易结束,一定要找到“RootCause”(根本原因),然后还需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最后还要把这次失败作为一个反面案例来进行学习。
郭台铭常常说:“鸿海不仅是在办企业,也是在办一所学校。”另一方面,员工更是把鸿海富士康公司称之为“富士康大学”,而富士康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教育培训规划,其中要求基层作业人员每年度的学时数不得低于50学时,工程师以上人员更是高达288个学时,而且员工的学时数还要和绩效奖金挂钩。在鸿海集团,最好的环境不是用来工作的,也不是用来开会的,而是用来学习的,这样一种学习氛围,才使得员工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正是有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秘密武器,鸿海集团挫败了这个领域的诸多对手,之后这个全球EMS领域的“寡头”开始动用资本杠杆进行扩张。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鸿海集团陆续展开了收购,例如它出资7400万美元收购了总部设在芬兰拉蒂的塑料铸模公司EIMO集团,该公司能够为移动电话制造商提供精密部件,这次并购不仅使鸿海集团获得了其在欧洲、亚洲和美国的注塑设施,并且获得了它的关键客户,其中最主要的客户就是诺基亚。两个月以后,鸿海集团又出资1800万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位于墨西哥的代工厂,根据合同协议,原地接收了摩托罗拉的组装订单。今年初,鸿海集团又表示将收购奇美通讯55%的股份。如果这起并购最终完成,鸿海集团的手机研发能力将大大加强,然后将一跃成为全球手机代工行业的榜眼,并直接挑战最大的手机代工商伟创力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