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在请客或者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不愿意多花一分钱,但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则是慷慨解囊。郭台铭一再强调:“我不会把钱花在个人享受的领域,例如贵重的物品之类、个人享用的器物,我比较有兴趣把钱花在为大众的领域,为弱势团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他的祖籍地山西晋城,太原理工大学在百年华诞之际,他对这新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的学校发展非常关注,捐款500万元设立了“富士康”奖学奖教基金,并从2001年起,连续10年,每年度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在山西设立“富士康”奖学金、奖教金、学生助学金,为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奖励资助。郭先生为了改变老家地区的贫困面貌,他捐建桥梁、图书馆、引水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等。此外为了从长远的角度来帮助山西,他在家乡开办了该省第一座精密的模具工厂和一所培训学校。在富士康总部所在地深圳,他也一样出手大方:给龙华医院捐赠700万元和一辆救护车及一批医疗设备,给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捐2000万元;在清华、复旦等学校富士康捐资设立教育基金,总额达到3000万元;后来,在清华大学富士康又捐赠了3亿元人民币成立了清华富士康纳米研究中心……富士康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统计过一份郭先生的捐款清单,有人粗略地算了一下,这些年来郭先生的捐款数超过4亿元人民币。了解到富士康企业集团的经营理念的核心价值是“爱心、信心、决心”,我们就不难看出郭台铭先生这些义举正好是公司的经营理念的写照。
机制革新再创辉煌
由于企业的急剧膨胀,进出口业务量的增加,富士康进出口报关涉及的各种数据也庞大,海关监管的各种原材料也是名目繁多,给企业报关和海关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深圳出口创汇大户的富士康企业集团经常为此而焦急。集团公司为此成立了“中央关务部”,但还是经常出些纰漏。按郭总最初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我要求海关报关和全球仓储管理都做到当天盘点、当天稽核;我更要求龙华(富士康总部所在地深圳宝安区龙华镇)控制集团全球各机构的发货,并且当天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