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用六西格玛“洗脑”

   2023-11-15 互联网1800


  空调事业部副总裁胡立宪发现,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成员,一开口就是数据和事实,

  而且,他们不再用“你、我、他”了,而是用“你们、我们、他们”。抵抗者的声音越来越弱。

  难题

  并不是所有的进展都如想象中那样顺利。

  项目启动后不久,巨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有人生病、有人住院;有人痛哭流涕。

  甚至影响到业务。

  毕竟,不可能让竞争对手停下等自己完成变革再来竞争,变革和竞争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另一方面,成果还远远看不见。

  3到6个月,六西格玛流程改进的最佳周期,看他们撑吧,反对者仍在一旁观望。

  项目选择太广、选项定义不明确、流程分析不清晰、数据不准确,原因一个一个被分析出来。

  症结找到后,项目似乎又开始正常运作。

  对于选项过大的项目,在咨询专家的帮助下被分解成若干各小项目;项目选择的时间不合适的,改进时间往后推延。

  在TTE中国利润区,副总裁曾燕玲希望解决的其中一个项目是新品上市太慢的问题。

  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她的问题,此前也通过其他方式希望寻求改进,但找不到问题的根源,也找不到改进的办法,往往虎头蛇尾。

  项目改善之前,新品上市率只有30%,经过六西格玛改造了设计流程,她逐渐找到良方,新品上市率提升到70%。

  另外她希望解决的问题还包括作业成本高、流程效率低下。

  曾燕玲的另外一个职务,TTE中国利润区的财务总监,这使她对财务数字极其敏感。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她派出8个财务人员核算流程中的增益。

  对于制造领域,成本很重要,但降低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别的企业成本同样无法降低的情况下,提高质量才是关键。

  除了改进流程、控制成本、提升质量,六西格玛还能做什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