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提速整合

   2023-03-08 互联网4920


  人才关为“大鱼”架设“龙门”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话绝对适用于新联想。

  联想并购谈判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高级副总裁乔松说过:“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以及笔记本电脑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是此次收购最明显的收获。”而品牌也要靠人来支撑,能否留住IBM那些才华横溢而又自视甚高的人才,就成了业内外对于这次并购能否获得成功的最大担心。因为,尽管联想在中国是知名的大品牌,但是相比IBM,这个品牌还是太弱势,只有短短20年的历史,距离IBM让人骄傲的“蓝色”还相差很多。从“IBM”到“Lenovo”,这些人能接受吗?

  有的人走了……

  为了稳定队伍、留住人才,新联想在并购开始阶段采取双运营中心制,业务分为联想国际和联想中国两块,原IBM全球PC业务并入联想国际,组织架构和薪酬待遇保持不变。

  但仍有人离开。

  不错,IBM的待遇是一流的,但留住人心不能仅靠待遇。接触过IBM员工的人都知道:身为IBMer(IBM人)本身,就是一种光荣,这是在一个伟大公司参与伟大事业的光荣。所以在IBM,经常能见到在这里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员工;倘若到了二十五年,就将成为“QuarterCenturyClub”(四分之一世纪俱乐部)的成员,名片上就会比一般员工多出一个“蓝色盾牌”徽章。这个徽章,是许多IBMer的荣耀,或者梦想。可随着联想的收购,对于原IBMPC业务的员工来说,这种梦想必须改变。

  突然的变化,心理的落差,有人选择离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媒体称:自从被联想收购后,原IBMPC大中华业务团队有超过三成的员工选择了离开,其中有多位二线高管。而在IBM工作了近20年,此前一直对外畅谈并购整合的梅敏玲从联想国际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的位置上离开,成为原IBMPC大中华区离职员工中职位最高的一位。

  更多的留了下来

  与大中华区的情况相比,海外研发技术人才反而极其稳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