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应对内部调整的eBay易趣反应显然有些迟钝,直到2004年10月,eBay的美国总部才针对性地宣布对中国市场投入1亿美元用于反击。
eBay易趣的反击重点是市场推广和技术改进,加速中国平台与美国平台的对接,并选择网下的强势电视媒体开展地毯式广告轰炸。但是,CEO缺位的eBay易趣还是没有办法做出超越eBay基本商业模式的变革,如依然对用户收取商品登录费、交易服务费等。
这使得eBay易趣在与淘宝的直接对垒中继续吃亏。
淘宝的免费策略继续成功地从eBay易趣“虎口夺食”,抢夺其成熟用户。同时,效仿淘宝当时的免费策略,腾讯公司去年打着免费开店的旗号推出了新C2C网站拍拍网,年底,当当网旗下的C2C网站当当宝也提出在2006年注册的卖家享受永久免费的优惠,2005年10月,淘宝决定乘胜追击,宣布在此后3年继续免费。
2005年年底,上任数月后的eBay易趣新CEO吴世雄终于让eBay接受了这套行之有效的中国功夫——免费:从2005年12月19日到2006年1月19日一个月的时间内,eBay易趣连续发布了基于本地市场的价格策略调整,免掉了eBay易趣用户开店费用和交易费用。
对迟迟而来的免费策略,吴世雄解释说:“国内的网上交易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还需要持续地、大力地投入,培育用户,免除成交费将进一步帮助现有卖家降低销售成本。”
实际上,此前eBay总部对中国本土市场的重视,以及对竞争对手的重视程度,也只限制在美国总部制定的中国战略上,但却并未在真正的本土化策略上付诸行动中。
这是eBay基于跨国公司居高临下的心态,以及对赖以起家的美国模式的自信在作祟,另一方面,eBay易趣也受制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没有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愿意担当起本土化变革带来的经营风险。
一直以来,当业内人士在批评eBay易趣一贯的不反击作风延误了战机时,eBay易趣总以“规范的美国上市公司,行为必须对股东负责”为由搪塞过去,如今,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认识的吴世雄的到来,正在努力试图令eBay易趣走出这种局面。但是他坚持一种非破坏式的方式,如主动地以一种虚心诚恳的姿态与媒体和客户沟通,并适时地对竞争对手做出一些并不过火的评论:“eBay易趣与淘宝等的竞争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他们是属于圈地式营销,目的是为了能够上市,而我们则是客户式营销,为的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