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危机:资本与实业的较量

   2023-01-12 互联网8390


  是做大情结,还是心态浮躁?我们不能下简单的结论,只是希望他们走的更踏实一点,不要急于求成。

  三、治理机制与道德约束。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裁陈久霖,为什么会给公司造成巨额亏损,关键是没有严格履行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人治超越了法制,这样下去早晚会出大问题。

  顾雏军兼任数家公司的执行董事或者董事长,他挪用这么多公司资金,其他高管怎么会不知道?对顾雏军旗下公司资本运作的种种疑问,舆论界从2001年就质疑不断,比如当年顾雏军收购科龙的资金来源问题,为什么这些公开的声音在4年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行动,舆论的力量通过什么机制才可以及时转变为政府监管的力量?公司的其他高管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到底我们的商业道德跑到哪里去了?

  也许我们会羡慕美国的公司治理制度,是美国人更有道德吗,是他们更有信誉吗?不是,是他们完整的商业管理体系。你这个公司出了事,你有不良记录,那么别的公司没人敢要你,没人跟你做生意,没人买你的股票,而且你要承担严格的法律责任,你的信用会大大降低,其实说到底,这套体系是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的,犯错了就会被惩罚。但是反观我们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上市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美化自己的会计报表,可以堂而皇之地圈钱融资,亏损了还可以搞重组、兼并,但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缺少了法律的强有力监控;即使出了事,往往也是少数几个人的责任。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上市公司高管外逃?不是他做的隐蔽,别人没有发现,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出了事跟自己没太大关系,所以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家的资产跟自己没关系。

  社会的治理,说到底要靠法律;企业的治理,根本上还要靠制度。不管是法律还是制度,其核心都是奖惩,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