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克斯:十年迷局

   2023-09-13 互联网2290


  4.“夹生饭”的品牌定位

  刘小明主政初期,由于当时公司亏损很严重、总部又不再投资,所以,为了尽快做大销量,不得已主攻低端市场,在这个时期,伊莱克斯中国公司利用了伊莱克斯固有的品牌势能,而不是去构建新的品牌势能。这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伊莱克斯电冰箱销售量几乎呈直线上升,从1997年到2000年,其市场份额从0.41%上升至8.70%,产品销量几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伊莱克斯的品牌定位逐渐低端化。当伊莱克斯在中国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总部开始有了新的追求,希望把品牌在中国的定位重新回归到伊莱克斯应有的高度,即回归到金字塔身和塔尖,产品要立足于高利润产品区间。但是品牌的建设需要时间的积累,品牌定位的转变需要更多的时间,无法速成。由于伊莱克斯长久以来的“低端化”已经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要想改变,难度不小。同时,伊莱克斯并没有为品牌的高端定位准备好匹配的高端产品,所以,“重归高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实际上,正是由于“重归高端”的战略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而原来在低端市场的地位又被削弱,直接导致了2005年的总裁再次易人。

  5.对比和结论

  西门子把在中国的成功经验为两点,一是持久的信念,二是要把其在中国的生产纳入到其全球的生产体系之中。回顾伊莱克斯在中国的战略、产品、品牌、生产和管理团队,伊莱克斯始终反反复复,人为地制造出很多“畸形”的现象,使伊莱克斯成为一个“另类”的跨国公司。解决麻烦总比制造麻烦难,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伊莱克斯必将再经历一段蹉跎岁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