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出狂言”著称的李书福在意气风发的2002年就豪言:“2015年吉利轿车产销量达200万辆。”计划一出,人人称之“真的是疯了”。
2004年底,李书福再一次扬言:“把吉利三分之二的车子卖给老外,也就是140万辆。”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外界对李书福的评价。“目标就是目标”,这是李书福自己的解释。
“公司今年有望实现的销售目标是12万辆,如果加上华普的2万辆,就差不多14万辆。”吉利管理人士对记者坦言。
这与三年前计划中的30万辆无疑是没法相提并论。但李书福又有自己的解释:“第二次汽车工业大重组的时候2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都碰到了麻烦,而200万辆以上的汽车公司基本上都生存下来。因此,确定200万辆是我们的底线,估计到2015年国内市场销售是700万辆,我们想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那就是70万辆。估计到2015年全球除了中国以外的市场轿车销售量每年6000万辆,我们要占到2-2.5%,相当于130万辆左右,再加上国内的70万辆就是200万辆。”
且不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销售业绩方面来看,足以让李书福骄傲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国内汽车产销统计显示,今年1-10月,吉利的销量排名第十位,销量为11.58万辆。
但李书福更想圆130万辆的“出国梦”,为了实现2/3的出口目标,吉利一直在竭尽全力地努力着。2004年,有近5000辆吉利轿车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仅马来西亚一国,吉利汽车就计划到2006年出口1万辆整车、3万辆成套散件。与此同时,吉利还在中东和北非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
“总有那么一天,国外会像烧中国鞋子和衣服一样砸中国车,原因就是我们的车又好又便宜。”李书福美好地狂想着。
就在出口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余,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吉利——出口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国内汽车出口还没有滚装货轮来运输,也没有配套的物流公司负责出口,必须找其他的公司进行代理,运输成本无形就提高了。”吉利管理人士透露,浙江沿海的滚装船正在计划生产当中,但实现运营还有待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