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汽车厂家要从“经济的规模”到“规模的经济”转变之时,吉利却一边在马来西亚、俄罗斯和香港建厂,一边又在国内如此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为此有人担心凭借吉利的能力能否经得起如此长的战线考验。尽管汽车是一个极其讲求规模效益的行业,但是规模扩张就能带来规模的利润吗?
“低成本扩张。李书福是一个很聪明的商人,他很明白怎样去运作资金,加强和政府合作,技术转让等。”汽车业独立撰稿人、营销策划人钟师这样告诉记者。
“就像和马来西亚的合作一样,我们可以用技术参股的方式,还可以获得技术转让费。为什么就非得全部用资金投入?”吉利的管理人士反问记者。
至于两个合资公司是否会沿用此方式记者不得而知,然而吉利和兰州市政府的合作可谓别具一格。在惯有的政府与企业合作中,政府往往都以地道主的身份用土地等资产折价入股的方式进行,然而这次兰州市政府却投入了真金白银,这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吉利的资金压力,还使得两者关系更加紧密。
“与兰州市政府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吉利的进入肯定能对当地的经济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当地政府安置劳动力,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当然跟政府的合作我们也能获得较大的利益,有了政府的扶植和推广,对于销售肯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吉利管理人士含蓄地表示。
钟师认为,吉利在兰州的汽车制造基地对兰州市的产业链将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吉利也将借此吸引一些新的供应商,占领西部市场。“目前的兰州市已经有相当多的零部件企业,但却没有一家整车厂,因此兰州市政府就很迫切地需要一家整车生产厂来盘活这些零部件企业,以带动机械行业的发展。”
李书福的帝国梦
从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到目前超过40万辆的市场保有量。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吉利从汽车行业的丑小鸭,发展到如今民营汽车企业的白天鹅,不得不叹服“李大头”的智慧。时至今日,通过低端市场入手的吉利除上述两大新基地之外,已经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4大整车制造基地;豪情、美日、优利欧、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六大品牌,近10个汽车品种;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15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集团下设3个汽车整车制造公司、发动机制造公司、变速箱制造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和欲培养销售人员的高校,李书福努力打造的汽车帝国已初见端倪。


